維權!做自己的上帝! 所有商家都會說“顧客就是上帝”,但在現實生活中往往不是這樣。當你作為消費者為商家貢獻銀子時,你是上帝。但是你因產品質量或服務問題找到商家時,他們就成了上帝,你則成了被人踢來踢去的“皮球”。相信眾多消費者在經歷了多次慘痛的“上帝”體驗和艱難的維權經歷后,都會漸漸地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定要勇敢地依法維權,做自己的上帝!

過去,一些家居企業(yè)紛紛避開3·15這個特殊日子,因為臨近當日,有關質量監(jiān)督機構、消費者和社會輿論都在緊緊地盯著企業(yè)的一舉一動,企業(yè)如果選擇在3·15或者太貼近3·15做活動,稍有不慎便和“質量”二字聯系起來,可能給企業(yè)造成隱患。但是如今家居行業(yè)已經敢于正視3·15這個日子,不再戰(zhàn)戰(zhàn)兢兢怕觸及敏感,而是張開懷抱,歡迎全社會的監(jiān)督檢驗。這樣的改變,是一家企業(yè)跨出的一小步,但是整個行業(yè)質量前進的一大步。
敢于在3.15做活動的家居品牌既是對自己品牌產品質量過關的自信也是讓消費者對如今的家居產品更多了一份信心。但是對家居維權知識的詳細了解卻可以在我們真正需要維權的時候事半功倍,F在就讓美家小編帶你了解我們購買家居用品是需要注意的事項和維權小知識。
實驗室數據
檢測工程師黃臻就甲醛檢測的技術性問題介紹:真正的實木家具一般不會甲醛超標,但甲醛不超標不等于是一些商家宣傳的零甲醛,即使檢測報告中說明“甲醛未檢出”也只是說甲醛含量低于儀器檢出限并非零甲醛。而板材類家具,因為家具制作過程中必須用到膠水、粘膠劑等,有可能出現甲醛超標問題。幾年前查出的不合格板材類家具,會出現在甲醛這一項目上超標5-6倍的情況,但隨著原材料質量的提升,工藝的改進,近兩年這一數據大大降低,雖然有部分產品仍然會有超標情況,那最多也就是超標2倍左右。
“綠色”陷阱
有一些雖然宣傳是實木家具,但在隱蔽部位使用了板材。而有的根本不是實木家具,卻在宣傳中誤導消費者,比如“實木顆粒板”,不明真相的消費者都會以為實木顆粒板也是實木,而其實,實木顆粒板的俗名就是刨花板,在木業(yè)專業(yè)術語中根本沒有“實木顆粒板”這個詞,是商家為了往實木方向靠攏生造出來的詞。
還有一些實木家具,宣傳使用了高檔木材,比如橡木。但實際上橡木只使用了一小部分,其他大部分仍是橡膠木等普通木材。為防范這些綠色陷阱,消費者最好在購買時,把商家的宣傳承諾都寫在合同上。如果對方連這樣的證據都不敢留,就極可能有虛假宣傳的嫌疑。
合同中的裝飾材料往往含糊其辭
有些合同里,裝修公司對材料寫得含糊其辭,實際裝修時,可能用假冒偽劣的材料。當業(yè)主追究時,裝修公司便拿出當初的合同,稱業(yè)主沒有指定材料品牌。一旦業(yè)主要求使用高品質、環(huán)保的裝修材料,裝修公司便會要求加價。有的裝修公司還在合同中注明,裝修中如原品牌材料沒貨時,乙方裝修公司可臨時更換相同型號的材料。但這個“同”,是同質量的還是同類材料的,卻沒寫明。
預算測量動手腳
“在每一筆裝修訂單中,大概有10%到20%利潤是通過虛報面積拿到的。大多數情況下,丈量裝修面積的工作由裝修工完成,就算業(yè)主拿好紙筆在一邊記錄,但是裝修工測量時手勢的變動是不易察覺的。本來25厘米的長度很可能變成28厘米。這里多出3厘米那里多出3厘米,這些多出部分的材料費就全進了裝飾公司的口袋。”馬先生介紹說。
采取拆分報價忽悠業(yè)主
為了賺錢,裝修公司總會絞盡腦汁,采取拆分報價的方式。本來很簡單的一個衣櫥,只要報出總價就可以了,但是精明的專修公司則不然,需要多少木板,多少油漆,多少人工,隨后加在一起。這樣一來就比總體報價高出了許多。馬先生說:“比如油漆工,他可以一氣呵成地把家裝中墻面、衣櫥、儲物柜等所有的油漆刷下來,但若拆開算,衣柜的油漆要等干了再刷第二、第三遍,墻面要連刷三四遍。
虛報建材損耗
談到裝飾公司給業(yè)主報的損耗,馬先生說:“裝修的損耗遠沒有裝飾公司說的那么高。各類工藝正常的損耗:800mm×800mm地磚損耗在百分之六,300mm×450mm墻磚損耗在百分之五乳膠漆的損耗在百分之三地板的損耗在百分之五。” 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維權過程注意收集證據
面對取證難的局面,賈偉自我反。“我以后再也不敢在新產品沒有大量存貨的情況下將其投放市場了,有些企業(yè)的造假能力真是太強了,他們可以不在乎產品品質,以最快的生產時間用低價劣質產品搶占市場。”這番話背后的心酸,難以言道。
不怕維權成本高
圈里人都說,一家企業(yè)在維權之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因為維權成本高。維權成本到底高在哪?金錢只是其中一個方面,關鍵是時間成本高。
面對維權過程中的種種困難,我們是不是就不維權了呢?不!必須得維權,只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有維權意識,才不會助長無良商家的假冒偽劣之風。也是讓商家把我們消費者當做真正的上帝,并不是只有3.15這一天。兰揖W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