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近農歷新年,很多市民剛剛裝修好新房,準備購置各項家居用品,入住新居。其中,不少年輕人選擇網購。時下,隨著電子商務和物流業(yè)的發(fā)達,越來越多的“宅”男、“宅”女加入網購行列。沒有買不到,只有想不到,輕點鼠標,送貨上門。從普通衣物、化妝品、家居飾品到大件的家用電器、甚至家具也有市民選擇網購。這種現(xiàn)象也許是出于經濟,也許是出于方便。那么,在網上購買家具到底是好還是壞呢?又會有什么弊端?
網購價格比實體店更優(yōu)惠
市民張小姐是網購達人,去年在新城買了套帶裝修的三房后,便開始留意各種家居用品。由于習慣網購,她計劃未來新家的大部分東西也將從網上淘。
近日,她在網上家具商城看到一款心儀的家具用品,某知名品牌的沙發(fā),網購價才2000多元,隨后,她去實體店看,標價5000多元,她毫不猶豫地拍下了這款沙發(fā)。
記者在網上輸入網購家具關鍵詞,顯示出來的家具商城還真不少,幾乎每個商場都有優(yōu)惠活動。其中一家商場還打出3.5折,全場包郵的促銷信息。頁面顯示,原價1720元的1.5米床,促銷價998元。其它產品與原價相比,均有300元左右的優(yōu)惠。
張小姐說,有一些家具在普通的家具市場很難找到,就算讓你找到了價格也會高一些,相對于在網上看到的同樣產品,卻賣得比較便宜。
不少市民會疑惑,同樣的家具品牌、款式,為什么價格差別會這么大?在賣場中看到的3999元餐桌而網上折后價格是2599元,這樣的價格浮動讓人有些疑惑產品的質量。賣場的銷售人員這樣解釋,“因為網上店鋪為店主省去了場地的租金費、裝修費、水電費和人工工資等成本,所以家具的價格相對于實體商店便宜很多。”
對于追求完美、致力于打造個性化空間的年輕人來說,網購給了消費者更多的購物選擇空間。新奇的家居產品、各種百變的造型、預期中的開支,成了他們鐘情于網購的主要原因。
便宜不省心 有苦說不清
日前,網上裝修論壇里,不少新業(yè)主們也在交流或咨詢網購家具問題。一位同樣有豐富經驗的網購達人“黑妞”在網上商城看中了一款田園風格的衣柜,這款衣柜她到實體店看過,與實體店相比,網上便宜了兩三成,但是怕售后服務有問題,她正在猶豫要不要買。“家具可不像衣服鞋子不合適就送人,萬一質量出現(xiàn)問題退換貨很麻煩,郵費也很貴。”
另外一位曾經在網上購買過家具的網友“蝴蝶夫人”則以自己的教訓,勸告網友謹慎選擇網購家具。原來,去年,她在網上買了一款鞋柜,才幾百元,還包郵,深以為淘到“寶貝”的她收到貨后卻失望了。“有色差就算了,還裂了一條縫,很明顯。”隨后,她與賣家網上交涉。
“照片傳給賣家看,他說是在運輸過程中造成的,也可能是我自己搬進家的時候造成的。”拉扯不清讓“蝴蝶夫人”苦惱不已。最后賣家同意退貨,但不包運費,她只能自己花了兩百塊運費辦理了退貨。東西沒買到,還白搭了運費。
據了解,網購家具用品,除了運輸過程容易出現(xiàn)問題外,由于買家看不到實物,色差過大、材質與描述不符、不送貨到家、安裝售后缺失等一系列問題也給買家?guī)砹瞬簧俾闊?/span>
有消費者在網上購買了家具寄到家后,面對復雜的安裝說明有些懵了。因為并不是像在商場買的那樣,有專業(yè)的安裝人員上門安裝家具。網購的唯有自己對著說明書硬著頭皮試試。但還沒安裝好,就發(fā)現(xiàn)家具的種種問題了,在與商家聯(lián)系后,商家是同意更換,但貨物來回郵費得買家貼,另外再次送達時間可能會有所推遲。
價格不應是下單唯一標準
對于家具網購來說,配送和安裝是目前最大的瓶頸。雖然網購相對便宜,但家具等大型產品按照購物網站標明的快遞價格,一般只配送到指定的物流點,這時候,還需要消費者自提或者付費送貨上門,安裝費用另計。
這樣算下來,網購家具與實體店相比,就沒有足夠的競爭力。因此,大型綜合賣場和品牌專賣店等傳統(tǒng)渠道依然是家居消費的主體。
另外,也有消費者認為,過去商家經常以“最低價”、“超低價”等作為促銷活動噱頭,但經常逛家居賣場就會發(fā)現(xiàn),即使在商家不做活動的平時,也基本能講到一個較為合理的價位。對于家居產品這種需要長時間使用的商品而言,能否保證質量、確保售后服務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重視。
因此,單純的價格戰(zhàn),不應該是影響消費者下單的唯一因素。市民在選擇網購時,除了價格外,更應看重“賣場品牌”和“售后服務”。有經驗的網購達人建議,市民在網購前必須清楚地掌握產品的基本特征、有無售后服務、是否包郵等,注意查看該產品的交易評價,一旦有多數差評應謹慎購買。
